图片作者:赵征南图片说明:公务禁酒令使白酒产业深陷滞销期。(图/CFP) 图片作者:赵征南图片说明:茅台镇里酒厂储酒罐和居民区交织,带来无穷风险。 图片作者:赵征南图片说明:茅台镇里隐藏在居民后院的家庭小作坊。均本报记者赵征南摄 酸酒,苦酒,还是劲酒? ——“中国酒都”调查
本报记者 赵征南
“塑化剂”事件、中央“八项规定”、“六项禁令”、限制“三公消费”……从2012年11月开始,白酒业陷入一个漫长的滞销期。
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,茅台酒的发源地,白酒产业占了GDP的90%。可从去年开始,一场前所未有的滞销风暴席卷而来,使这个闭塞的黔北小镇陷入了“泥泞”之中。日前,记者在仁怀一家茅台专卖店看到,53度飞天茅台酒的标价已从过去的1519元降为1219元,和售货员多磨磨还可以再得到100元的优惠,要是买得多价钱还可以比1119元更低。
2011年,全国人大通过了《刑法修正案》(八),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定为犯罪;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实行《禁止公务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》的规定;2012年底,中央军委发布禁酒令,禁止公务接待喝酒;2013年12月初,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》,其中对用餐饮酒都做了严格的规定。
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表示,中央一批新规定的出台,有力制止了官员纵酒、特别是挥霍公款饮酒的歪风,这无疑会对社会风气带来有效好转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酒局的买单者已经从机关转向企业主,未来查处难度可能会更大,对官员纵酒的管控一刻也不能放松。
仁怀市,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“酒都”,正在喝下的是酸酒、苦酒,还是转型发展的劲酒?
谈及古传酒厂的销售情况,老板余昌富先点了一根烟:“自家的成品酒卖不大动,也没什么人来贴牌,总共卖出去不到一半吧。”“有20%么?”面对记者的追问,这个追随父辈脚步,志在把酒酿得跟茅台酒厂一样好喝的黔北“山里人”不乐意了,猛地放下了手中的香烟,“肯定超过20%!我的酒这么好,怎么会没人来买?”可紧接着,他的语速明显放缓,“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,为什么我的酒没问题,又不是高档酒,却根本卖不掉。”去年,老余携家人前往泰国过年,今年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了。
他透露,古传的境遇还算好的,至少他们还在生产,而当地有五成酒厂已经停产。在白酒产业深度调整之时,茅台镇许多小酒厂已经或者正在退出历史舞台。
大规模的停产潮
仁怀官方对大量酒厂停产的现象并不否认。一位副市长曾表示,小酒厂停产三成,甚至是五成都是有可能的,但白酒存放时间越长价值越高,停产可能只是观望,并不意味着倒闭,大酒厂则一直在生产。
仁怀于2004年被认定为“中国酒都”,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酒息息相关。记者离开贵遵高速后,沿着“国酒大道”进入仁怀主城区,入住名为“酒都”的一家饭店,放下行李后走到对面“名酒宾馆”坐上中巴车,沿着“国酒南路”转向“酒都大道”,最后由“醉美大道”进入茅台镇。坐在车上一眼望去,每隔1公里便会出现几家酒厂,马路两边的广告牌全被酒厂占据。
进入茅台镇后,酒厂的分布更为密集。镇中心绵延着长达数公里的白酒品牌展示一条街,整条街只卖白酒,想找家饭店吃碗面都很困难。
在红墙散酒经营部门口,李老伯打开了店铺旁的小门,推了几桶纯净水进去,正准备上楼。
“您这店门怎么关上了?”记者追上去问。
“你是来买酒的?”得到否定的回答后,他一脸失望,“从酒出厂到现在只买了千把块钱,要是以往春节前都能卖到2万元。今年除了外地那些要回家的工人偶尔来买些散酒,平时根本没人光顾店面,索性关门了。”
红墙散酒经营部开在他家的一楼。这两天,他都没开门,就坐在家里看电视。“现在烤酒(当地方言:酿酒)的太多了,不止本地人,外地人也来烤酒。以前销路广还行,现在大家都卖不掉了。”李老伯说,这些酒是他以前烤的,等卖完,他就准备安享晚年了,“不过什么时候才能卖完,没人知道。”
“山里人”热情,随便进谁家问路他们都会把你请进家里,留下来喝杯茶,谈谈心;他们又固执,你要是不好意思留下来,直接走出门,他们真的会生气,甚至有怨言。
李老伯也是这样的人,倔强深入了骨髓就难免有点固执。问他为什么不降价促销?为什么不贴些小广告?或者最简单的,打开店门,在门口吆喝两句?可他就是不愿意,总认为自己的酒是最棒的,酒香不怕巷子深,酿出来就一定有人买。残酷的市场竞争,对“山里人”来说,无法理解。
跨过清澈的赤水河,往西走下去便直抵四川,在这条上坡路上,到处都是酒厂。在卢家坪地区,酒厂和居民区相互交织,储酒的钢罐点缀在漫山遍野中。若是问居民自己家离酒罐这么近会不会有火灾危险?他们只会一笑而过。幸运的是,那种难以承受的悲剧从未袭来,只是不知道,这种运气还能持续多久?
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,仁怀全市共有白酒销售企业1169户,生产企业328户,有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291户。在卢家坪的走访让记者确信,所谓37家无证经营户只是冰山一角,仅有几口窖池的小作坊则大量存在,很多房子后面的角落处都藏着这种家庭小作坊。有的由于去年没有生产,已残破不堪。记者发现,这里没有任何防火设施。对此,仁怀市酒类发展局局长欧先奇表示,仁怀已经采取措施,正在对这些无证工厂进行整治。
好在,因为白酒业的寒冬,这种小作坊或将消失。这无论对产酒人、闻酒人、喝酒人的安全来说,都是一件好事。
国星基酒厂还在生产,不过他们去年即便贷款,也难以买到充足的粮食。因此,只能调整策略,拿粮食和老酒混在一起翻烧。“翻烧酒更便宜,应该能卖掉,先卖了还贷款再说吧。”一位生产部负责人说,“高档酒厂一般是从基酒厂购买基酒,然后和过去的老酒混合勾兑。今年基酒卖不掉,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档酒卖得不好,他们的资金链也出现了问题,哪有钱来买我们的基酒。”
一家酒厂的销售部经理小周介绍,基酒没有包装,售价都是裸价,最普通的基酒只要20元1斤,一般情况下同等酒质的普通品牌盒装酒是基酒售价的两倍以上。不过基酒一旦被灌装成成品酒之后,就会受品牌、包装档次的不同而影响定价,品牌越响,价格越贵。
小酒厂与茅台“剪不断”的缠绵
很多小酒厂的老板、制酒师都从茅台酒厂出身。现在,在自家基酒卖不掉的情况下,老板们计划将厂地卖给茅台厂,以换取自己或儿女进入茅台厂拿“金饭碗”的机会。
古传酒厂位于卢家坪上坪,余昌富家的老屋曾就在此地。面对记者,他否认工厂已经停产。去年,他自创办酒厂以来第一次向银行贷款,抵押物是库存的白酒,每斤白酒按15元计价。“这两年古传酒厂的产量都是1000吨左右,贷款加上我的全部积蓄共数百万元,都换成了粮食,投入酿酒池中继续酿酒。”他说。
余昌富的父亲做过茅台酒厂的车间领导,6个兄弟姐妹都在茅台集团工作。1982年,余昌富也进入茅台酒厂,至今他仍然是茅台酒厂的人。1999年,他带着茅台酒厂内一批第七轮次的废糟在上坪自办酒厂,那时,茅台镇的酒厂总数不到100家。一开始,他的酒厂只有6分地加上6个小窖池,年产量只有几吨,盖房、购买原材料全靠他自己,做好酒了还要挑到镇上去卖。
“那时虽然辛苦,慢慢地也富裕起来,毕竟以前基本上出多少酒就能卖多少。”2004年,他拿出4万元新买了2亩地,产量也增加到80吨。
后来,古传酒厂增产的愿望越来越迫切,可地价已经涨到27万元一亩,他只能“向天要地”。也正因为此,当地依山而建的酒厂都是“高个子”。
余昌富认为,酱香酒的传统工艺与其他品种相比显得更加健康,它是纯粮食酿造,制曲用小麦,制酒用高粱,全程不加酒精、香精。但酱香酒彼此间工艺差别不大。“其实,我们都是跟茅台酒厂学的,用的都是他们那里的工艺,你说造出的酒有区别么?有的甚至更好喝。”他说。
每年重阳节后,茅台镇的大部分酒厂就会进入“下沙季”,将高粱和酒曲按比例搅拌后“九蒸八晒七出”:九次蒸煮,在酿造中,两次投料;再八次高温堆积发酵,八次下窖;然后七次蒸馏取酒,取出的原酒窖藏三年再勾兑检验出厂。
最有名的“沙”,便是仁怀产的“红缨子”高粱。这个品种又称糯高粱,粒小皮厚,淀粉含量高,经得起多次蒸煮。由于它细小而色红,所以得名为“沙”。
对于茅台,老余心存感激:“没有茅台就没人知道酱香酒,当然我们这些小酒厂也扩大了酱香酒的整体规模。”
在中小酒厂面临危机之时,茅台酒厂也启动转型。他们已发布公告,增资3.73亿元扩大301厂产能。301厂主要生产王子酒、迎宾酒等中端产品,“项目建成投产后,可年产中级酱香型白酒6800吨,预计年销售收入15.61亿元,年利税10.87亿元。”根据《茅台酒报》的消息,茅台还将发展植物系列调制酒以及保健养生产品。在营销上,茅台试水民间市场,推出“个人定制”酒。
政府层面一度希望茅台酒厂整合当地的中小酒厂,茅台酒厂也在“十二五规划”中提及整合的相关思路,但至今迟迟未动。对此,曾在茅台酒厂代班的李老伯也颇有微词:“好的地方都被茅台占了,大树下面其实不好乘凉,其他酒厂只能在大树的阴影下发展。”
李老伯的选择是卖地。他刚刚把酒厂的土地卖给了茅台酒厂。他说,这样的话,自己的儿女便有了进茅台工作的机会,自己也不用再为儿女的未来担心。
仁怀或许已经做好了大浪淘沙的准备。仁怀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,酱香酒降价销售是大势所趋,这意味着市场将回归理性,“未来,政府只会把最好的资源、最优惠的政策留给那些最有前途的酒厂,不可能再把好资源留给差厂。”
从茅台酒好卖时的“躺着赚钱”到如今“追着别人也赚不到钱”,仁怀感受了寒冬的冰冷。对此,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伟志认为,白酒企业现在有困难,这是可以预料到的,当地要做好挤掉水份、回归市场常态的准备,“短期内自身的GDP可能会受到些影响,但对整个国家来说,公款吃喝被遏制,节约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啊。”
仁怀仍视白酒产业为“生命线”
当地酒企对未来都相当迷茫,但也有小部分率先突围,与外地大资本合作。政府目前已制定酿酒产业新规划,期待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。
仁怀政府从未有放弃白酒产业的打算,相反,他们仍然将白酒视作支柱产业。仁怀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,仁怀乃至整个贵州的经济发展受山势地形影响,都较为困难。因为白酒产业,仁怀经常占据贵州经济强县的头把交椅,从未跌出前三,可如果没有白酒,仁怀将一下子跌入国家级贫困县的泥潭,这是仁怀人不愿看到的。
但邓伟志并不认同这种观点:“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起伏,政府理应做好思想准备。只能这么说,当地不是不能转产,只是还没有找到转型的方向。”
仁怀也不是完全没有找方向,但他们的想象力显然难以离开传统的酒业。
仁怀已经初步制定了2014年白酒产业行动方案:仁怀拟培育新增规模白酒企业15户,力争完成白酒产量36.6万千升,同比增长22%;力争完成规模白酒工业总产值456亿元,同比增长20%;力争完成规模白酒工业增加值420亿元,同比增长20%;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,同比增长38%。
具体怎么做,仁怀市酒类发展局局长欧先奇认为,除了规模的扩大,还有品牌营销和产业布局的调整,“虽然酱香酒在贵州占主导,但它在中国的份额不到4%,在国外更是有无穷的发展潜力,我对2014年的白酒产业非常有信心。”
在产业布局方面,仁怀将加快推进仁怀名酒工业园区、茅台国酒园区、古镇文化产业园、坛厂配套产业园区的建设,鼓励企业进行整合。
事实上,已经有一些人迈出了整合的第一步。最近,在黄金时段密集播放的“领酱酒”广告便是整合的范例之一,它的生产商是茅台镇金酱酒业,该厂目前已被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收购。
记者日前赶赴金酱酒业采访。与当地其它酒厂冷清的生产车间不同,到了饭点,数十名工人挤在一起用午餐。“想不到过年前会这么忙,马上连吃饭的时间都没了,我们这里就在生产央视上播的领酱酒。”一名女工说。
尽管领酱酒的广告画面里,并未显示娃哈哈标识,但金酱负责人表示,记者现在必须得到娃哈哈的允许才能采访他。据了解,在去年年底的年度订货会上,领酱酒首批订货量超过2亿元,这笔销售额对于过去独立生产销售的金酱酒业而言,无疑是个天文数字。
不过,就整体而言,当地对“大鱼吃小鱼”的整合还是有些疑虑。“我去收购小酒厂,那小酒厂如果产品质量不达标,责任就该我扛,我肯定不愿意;换个角度说,我是希望更大的资本来和我们谈整合,但娃哈哈这种先例需要领导、乡镇和企业多方促进,可遇而不可求。人家也会想,万一我生产的白酒有问题他们该怎么办?大家对这个产业还是不熟悉,所以,整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”周经理说,“靠我们自己,根本做不到。”
图片作者:赵征南图片说明:公务禁酒令使白酒产业深陷滞销期。(图/CFP) 图片作者:赵征南图片说明:茅台镇里酒厂储酒罐和居民区交织,带来无穷风险。 图片作者:赵征南图片说明:茅台镇里隐藏在居民后院的家庭小作坊。均本报记者赵征南摄 酸酒,苦酒,还是劲酒? ——“中国酒都”调查
本报记者 赵征南
“塑化剂”事件、中央“八项规定”、“六项禁令”、限制“三公消费”……从2012年11月开始,白酒业陷入一个漫长的滞销期。
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,茅台酒的发源地,白酒产业占了GDP的90%。可从去年开始,一场前所未有的滞销风暴席卷而来,使这个闭塞的黔北小镇陷入了“泥泞”之中。日前,记者在仁怀一家茅台专卖店看到,53度飞天茅台酒的标价已从过去的1519元降为1219元,和售货员多磨磨还可以再得到100元的优惠,要是买得多价钱还可以比1119元更低。
2011年,全国人大通过了《刑法修正案》(八),首次将醉酒驾车这种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定为犯罪;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实行《禁止公务员在工作日中午饮酒》的规定;2012年底,中央军委发布禁酒令,禁止公务接待喝酒;2013年12月初,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》,其中对用餐饮酒都做了严格的规定。
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表示,中央一批新规定的出台,有力制止了官员纵酒、特别是挥霍公款饮酒的歪风,这无疑会对社会风气带来有效好转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酒局的买单者已经从机关转向企业主,未来查处难度可能会更大,对官员纵酒的管控一刻也不能放松。
仁怀市,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“酒都”,正在喝下的是酸酒、苦酒,还是转型发展的劲酒?
谈及古传酒厂的销售情况,老板余昌富先点了一根烟:“自家的成品酒卖不大动,也没什么人来贴牌,总共卖出去不到一半吧。”“有20%么?”面对记者的追问,这个追随父辈脚步,志在把酒酿得跟茅台酒厂一样好喝的黔北“山里人”不乐意了,猛地放下了手中的香烟,“肯定超过20%!我的酒这么好,怎么会没人来买?”可紧接着,他的语速明显放缓,“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不明白,为什么我的酒没问题,又不是高档酒,却根本卖不掉。”去年,老余携家人前往泰国过年,今年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了。
他透露,古传的境遇还算好的,至少他们还在生产,而当地有五成酒厂已经停产。在白酒产业深度调整之时,茅台镇许多小酒厂已经或者正在退出历史舞台。
大规模的停产潮
仁怀官方对大量酒厂停产的现象并不否认。一位副市长曾表示,小酒厂停产三成,甚至是五成都是有可能的,但白酒存放时间越长价值越高,停产可能只是观望,并不意味着倒闭,大酒厂则一直在生产。
仁怀于2004年被认定为“中国酒都”,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酒息息相关。记者离开贵遵高速后,沿着“国酒大道”进入仁怀主城区,入住名为“酒都”的一家饭店,放下行李后走到对面“名酒宾馆”坐上中巴车,沿着“国酒南路”转向“酒都大道”,最后由“醉美大道”进入茅台镇。坐在车上一眼望去,每隔1公里便会出现几家酒厂,马路两边的广告牌全被酒厂占据。
进入茅台镇后,酒厂的分布更为密集。镇中心绵延着长达数公里的白酒品牌展示一条街,整条街只卖白酒,想找家饭店吃碗面都很困难。
在红墙散酒经营部门口,李老伯打开了店铺旁的小门,推了几桶纯净水进去,正准备上楼。
“您这店门怎么关上了?”记者追上去问。
“你是来买酒的?”得到否定的回答后,他一脸失望,“从酒出厂到现在只买了千把块钱,要是以往春节前都能卖到2万元。今年除了外地那些要回家的工人偶尔来买些散酒,平时根本没人光顾店面,索性关门了。”
红墙散酒经营部开在他家的一楼。这两天,他都没开门,就坐在家里看电视。“现在烤酒(当地方言:酿酒)的太多了,不止本地人,外地人也来烤酒。以前销路广还行,现在大家都卖不掉了。”李老伯说,这些酒是他以前烤的,等卖完,他就准备安享晚年了,“不过什么时候才能卖完,没人知道。”
“山里人”热情,随便进谁家问路他们都会把你请进家里,留下来喝杯茶,谈谈心;他们又固执,你要是不好意思留下来,直接走出门,他们真的会生气,甚至有怨言。
李老伯也是这样的人,倔强深入了骨髓就难免有点固执。问他为什么不降价促销?为什么不贴些小广告?或者最简单的,打开店门,在门口吆喝两句?可他就是不愿意,总认为自己的酒是最棒的,酒香不怕巷子深,酿出来就一定有人买。残酷的市场竞争,对“山里人”来说,无法理解。
跨过清澈的赤水河,往西走下去便直抵四川,在这条上坡路上,到处都是酒厂。在卢家坪地区,酒厂和居民区相互交织,储酒的钢罐点缀在漫山遍野中。若是问居民自己家离酒罐这么近会不会有火灾危险?他们只会一笑而过。幸运的是,那种难以承受的悲剧从未袭来,只是不知道,这种运气还能持续多久?
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,仁怀全市共有白酒销售企业1169户,生产企业328户,有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291户。在卢家坪的走访让记者确信,所谓37家无证经营户只是冰山一角,仅有几口窖池的小作坊则大量存在,很多房子后面的角落处都藏着这种家庭小作坊。有的由于去年没有生产,已残破不堪。记者发现,这里没有任何防火设施。对此,仁怀市酒类发展局局长欧先奇表示,仁怀已经采取措施,正在对这些无证工厂进行整治。
好在,因为白酒业的寒冬,这种小作坊或将消失。这无论对产酒人、闻酒人、喝酒人的安全来说,都是一件好事。
国星基酒厂还在生产,不过他们去年即便贷款,也难以买到充足的粮食。因此,只能调整策略,拿粮食和老酒混在一起翻烧。“翻烧酒更便宜,应该能卖掉,先卖了还贷款再说吧。”一位生产部负责人说,“高档酒厂一般是从基酒厂购买基酒,然后和过去的老酒混合勾兑。今年基酒卖不掉,主要是因为部分高档酒卖得不好,他们的资金链也出现了问题,哪有钱来买我们的基酒。”
一家酒厂的销售部经理小周介绍,基酒没有包装,售价都是裸价,最普通的基酒只要20元1斤,一般情况下同等酒质的普通品牌盒装酒是基酒售价的两倍以上。不过基酒一旦被灌装成成品酒之后,就会受品牌、包装档次的不同而影响定价,品牌越响,价格越贵。
小酒厂与茅台“剪不断”的缠绵
很多小酒厂的老板、制酒师都从茅台酒厂出身。现在,在自家基酒卖不掉的情况下,老板们计划将厂地卖给茅台厂,以换取自己或儿女进入茅台厂拿“金饭碗”的机会。
古传酒厂位于卢家坪上坪,余昌富家的老屋曾就在此地。面对记者,他否认工厂已经停产。去年,他自创办酒厂以来第一次向银行贷款,抵押物是库存的白酒,每斤白酒按15元计价。“这两年古传酒厂的产量都是1000吨左右,贷款加上我的全部积蓄共数百万元,都换成了粮食,投入酿酒池中继续酿酒。”他说。
余昌富的父亲做过茅台酒厂的车间领导,6个兄弟姐妹都在茅台集团工作。1982年,余昌富也进入茅台酒厂,至今他仍然是茅台酒厂的人。1999年,他带着茅台酒厂内一批第七轮次的废糟在上坪自办酒厂,那时,茅台镇的酒厂总数不到100家。一开始,他的酒厂只有6分地加上6个小窖池,年产量只有几吨,盖房、购买原材料全靠他自己,做好酒了还要挑到镇上去卖。
“那时虽然辛苦,慢慢地也富裕起来,毕竟以前基本上出多少酒就能卖多少。”2004年,他拿出4万元新买了2亩地,产量也增加到80吨。
后来,古传酒厂增产的愿望越来越迫切,可地价已经涨到27万元一亩,他只能“向天要地”。也正因为此,当地依山而建的酒厂都是“高个子”。
余昌富认为,酱香酒的传统工艺与其他品种相比显得更加健康,它是纯粮食酿造,制曲用小麦,制酒用高粱,全程不加酒精、香精。但酱香酒彼此间工艺差别不大。“其实,我们都是跟茅台酒厂学的,用的都是他们那里的工艺,你说造出的酒有区别么?有的甚至更好喝。”他说。
每年重阳节后,茅台镇的大部分酒厂就会进入“下沙季”,将高粱和酒曲按比例搅拌后“九蒸八晒七出”:九次蒸煮,在酿造中,两次投料;再八次高温堆积发酵,八次下窖;然后七次蒸馏取酒,取出的原酒窖藏三年再勾兑检验出厂。
最有名的“沙”,便是仁怀产的“红缨子”高粱。这个品种又称糯高粱,粒小皮厚,淀粉含量高,经得起多次蒸煮。由于它细小而色红,所以得名为“沙”。
对于茅台,老余心存感激:“没有茅台就没人知道酱香酒,当然我们这些小酒厂也扩大了酱香酒的整体规模。”
在中小酒厂面临危机之时,茅台酒厂也启动转型。他们已发布公告,增资3.73亿元扩大301厂产能。301厂主要生产王子酒、迎宾酒等中端产品,“项目建成投产后,可年产中级酱香型白酒6800吨,预计年销售收入15.61亿元,年利税10.87亿元。”根据《茅台酒报》的消息,茅台还将发展植物系列调制酒以及保健养生产品。在营销上,茅台试水民间市场,推出“个人定制”酒。
政府层面一度希望茅台酒厂整合当地的中小酒厂,茅台酒厂也在“十二五规划”中提及整合的相关思路,但至今迟迟未动。对此,曾在茅台酒厂代班的李老伯也颇有微词:“好的地方都被茅台占了,大树下面其实不好乘凉,其他酒厂只能在大树的阴影下发展。”
李老伯的选择是卖地。他刚刚把酒厂的土地卖给了茅台酒厂。他说,这样的话,自己的儿女便有了进茅台工作的机会,自己也不用再为儿女的未来担心。
仁怀或许已经做好了大浪淘沙的准备。仁怀市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说,酱香酒降价销售是大势所趋,这意味着市场将回归理性,“未来,政府只会把最好的资源、最优惠的政策留给那些最有前途的酒厂,不可能再把好资源留给差厂。”
从茅台酒好卖时的“躺着赚钱”到如今“追着别人也赚不到钱”,仁怀感受了寒冬的冰冷。对此,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邓伟志认为,白酒企业现在有困难,这是可以预料到的,当地要做好挤掉水份、回归市场常态的准备,“短期内自身的GDP可能会受到些影响,但对整个国家来说,公款吃喝被遏制,节约了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啊。”
仁怀仍视白酒产业为“生命线”
当地酒企对未来都相当迷茫,但也有小部分率先突围,与外地大资本合作。政府目前已制定酿酒产业新规划,期待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。
仁怀政府从未有放弃白酒产业的打算,相反,他们仍然将白酒视作支柱产业。仁怀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,仁怀乃至整个贵州的经济发展受山势地形影响,都较为困难。因为白酒产业,仁怀经常占据贵州经济强县的头把交椅,从未跌出前三,可如果没有白酒,仁怀将一下子跌入国家级贫困县的泥潭,这是仁怀人不愿看到的。
但邓伟志并不认同这种观点:“任何一个产业都会有起伏,政府理应做好思想准备。只能这么说,当地不是不能转产,只是还没有找到转型的方向。”
仁怀也不是完全没有找方向,但他们的想象力显然难以离开传统的酒业。
仁怀已经初步制定了2014年白酒产业行动方案:仁怀拟培育新增规模白酒企业15户,力争完成白酒产量36.6万千升,同比增长22%;力争完成规模白酒工业总产值456亿元,同比增长20%;力争完成规模白酒工业增加值420亿元,同比增长20%;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,同比增长38%。
具体怎么做,仁怀市酒类发展局局长欧先奇认为,除了规模的扩大,还有品牌营销和产业布局的调整,“虽然酱香酒在贵州占主导,但它在中国的份额不到4%,在国外更是有无穷的发展潜力,我对2014年的白酒产业非常有信心。”
在产业布局方面,仁怀将加快推进仁怀名酒工业园区、茅台国酒园区、古镇文化产业园、坛厂配套产业园区的建设,鼓励企业进行整合。
事实上,已经有一些人迈出了整合的第一步。最近,在黄金时段密集播放的“领酱酒”广告便是整合的范例之一,它的生产商是茅台镇金酱酒业,该厂目前已被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收购。
记者日前赶赴金酱酒业采访。与当地其它酒厂冷清的生产车间不同,到了饭点,数十名工人挤在一起用午餐。“想不到过年前会这么忙,马上连吃饭的时间都没了,我们这里就在生产央视上播的领酱酒。”一名女工说。
尽管领酱酒的广告画面里,并未显示娃哈哈标识,但金酱负责人表示,记者现在必须得到娃哈哈的允许才能采访他。据了解,在去年年底的年度订货会上,领酱酒首批订货量超过2亿元,这笔销售额对于过去独立生产销售的金酱酒业而言,无疑是个天文数字。
不过,就整体而言,当地对“大鱼吃小鱼”的整合还是有些疑虑。“我去收购小酒厂,那小酒厂如果产品质量不达标,责任就该我扛,我肯定不愿意;换个角度说,我是希望更大的资本来和我们谈整合,但娃哈哈这种先例需要领导、乡镇和企业多方促进,可遇而不可求。人家也会想,万一我生产的白酒有问题他们该怎么办?大家对这个产业还是不熟悉,所以,整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”周经理说,“靠我们自己,根本做不到。”